长征地名故事 | 长征路、长征南路、长征北路发表时间:2020-11-09 16:17来源:原创 “长征路、长征南路、长征北路”位于桐梓县城为桐梓县城城区干道,属娄山关街道。南起马鞍山 G75 桐梓收费站,北止大十字政府大门处。由南向西北经马鞍山、官渡桥、南门口成“╔ ”形贯穿娄山关街道安山社区、西流水社区、官渡社区、长征社区全境以及海校街道武胜社区,总长约2624米,宽12米至40米不等。 “长征路”建于2008年,基本路基、路型、路线均为原有“川黔公路”及县城内外道路,始建时间20世纪30年代,20世纪30年代建成通车,为泥石路面;1982年铺设水泥路面;2010 年铺设沥青路面。由三段路组成:第一段为马鞍山与河滨大道相交处至环城南路三叉路口,长925米,宽12米,为沥青路面;第二段起于环城南路三叉路口,止于原百货大楼(现彩阳酒店)十字口,长700米,宽23米;第三段起于原百货大楼,止于县政府大门处,长254米、宽13米,石板铺路面。第三段254米后因改为商业街区禁止车辆通行又命名为步行街,大十字路口至县政府大门约40米路段并入荣德巷;第一段2020年,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同意,将原天马路(马鞍山转盘至高速路收费站)合并入长征路,合并后长征路南起 G75 桐梓收费站,北止冬青路(原交警队路口),长 1630 米,冬青路至河滨南路(马鞍山转盘)段宽 14 米,河滨南路(原马鞍山转盘)至 G75桐梓收费站段宽 40 米。三段总长约2624米(含步行街254米以及大十字路口至县政府大门并入荣德巷约40米路段)。 “长征路”路名来历是为纪念中央红军从娄山关下来经马鞍山、官渡桥、南门口进县城,抵达县城中心大十字路段分散发动群众,现“长征路”分段称为“长征路、长征南路、长征北路”。 1935年1月10日早晨,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4团(团长耿飚、政委杨成武)率队伍攻占了娄山关,沿川黔公路经红花园一口气追了25里直扑桐梓县城外,与东侧先期到达的潘峰侦察连汇合,10时许占领县城。红军队伍进城后到大十字(现县政府大门前)解散,分散展开宣传,宣传队遍街走,讲的讲话,发的发宣传品,有几个还到茶馆去讲,讲红军和“干人”是一家;讲打倒军阀、打倒土豪;还讲有饭大家吃、有衣大家穿。听的人很多,都说:怪不得他们对穷苦人这样亲,原来还有这些道理。
文章分类:
推荐阅读
|